“神舟”四号飞船空间科学实验取得重要成果 --- 山东省工程建设造价服务信息网
 
“神舟”四号飞船空间科学实验取得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2003-01-08 00:00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 奚启新 田兆运)中国科学院7日在京公布对“神舟” 四号飞船上的科学实验仪器及随船返回的空间科研成果的初步研究结果时指出,我国在空间环境综合监测、微波遥感对地观测和空间新技术实验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有关专家认为,空间环境及其变化是关系载人航天器和航天员安全的重大课题。这次“神舟”四号飞行试验,首次进行了综合性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除继续实施“神舟”二号、三号已进行的高层大气探测外,还进一步配置了对航天员安全至关重要的高能辐射、低能辐射探测器,可实时监测飞船轨道空间的各种环境参数。经过四次飞船飞行试验,我国对空间环境及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目前已具备发布远期、中期、近期环境预报,飞船发射、运行期间的空间环境状况和可能出现的空间环境异常预报的能力,并在提供有关太阳活动、空间辐射、地磁活动等参数和飞船运行轨道的大气参数,以及出现危急情况时发布警报等方面,为“神舟”飞船提供安全保障。 

  在微波遥感对地观测方面,“神舟”四号装载了包括微波辐射计、高度计和散射计在内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分别用于探测和获取海洋、大气和陆地有关的降水、积雪、土壤水分、海面高度、大洋环流以及海面风速、风向等信息。 

  在生物技术研究实验方面,成功地在“神舟”四号上进行了空间细胞电融合实验及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这次在“神舟”四号上装载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电融合仪内,同时进行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项电融合实验。这两项实验均是目前国际生物技术的前沿课题,目的是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重力沉降现象消失的特征,提高电融合杂种细胞得率和细胞活力,在获取存活的杂种细胞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人类利用微重力资源进行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空间分离纯化实验使用的生物实验样品为细胞色素C和小牛血红蛋白,在轨连续分离时间设计为1小时,用于分级收集和在轨光电监测。这些研究,为今后的空间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神舟” 四号还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进行了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可望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完)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2003-01-07)
Copyright © 2017 sdzjxx.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省工程建设造价服务信息网-虹辉 技术支持:虹辉(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工业南路57-1号高新万达J3写字楼 电话:0531-66718179 备案号:鲁ICP备13028976号-5